标题: 晨读|“池塘生春草”:文学之美与童年记忆的交织
内容:
“池塘生春草”这句诗,如同唤醒了我深藏在心底的童年记忆,它不仅仅是文学之“美”的体现,更是情感与记忆交织的纽带。
读到这句诗,我仿佛被一种充盈的气息所包围,仿佛回到了那个熟悉而又遥远的院落。那个夏天,阳光从紫藤长廊的藤蔓和叶子的缝隙中透过,形成一条条光路,尘埃在其中飞舞。长廊外,一座朱红色顶的小凉亭静静地伫立,深色的木质柱子斑驳开裂,近处两棵银杏树高大挺直,满树嫩绿的叶子轻轻摇动。这些画面,仿佛构成了我心中那纯粹而美好的“美”。
“美”似乎有种纯粹的内核,它不仅仅是意象的类型化,更是与事物共性的精神相契合。当我读到“池塘生春草”时,我脑海中不仅浮现出了顾城的“夜晚和淡绿色的苹果”,还有无数次引用的“奥雷里亚诺,马孔多在下雨”。这样的句子,有着纯粹感性的美,它们与美的本质相吻合。
文学的本质或许就是一种摹仿,是对理想化美的内核的再现。当“美”展现出来后,文学并未结束,正如“池塘生春草”唤醒了我童年记忆中的一幕一样,当这种跨越媒介、时间、空间的交流成立时,文学才算真正完整。
在文学的交流中,我们重新发现事物的美。但如今,“陌生化”这种手法是否已经被滥用?它是否成为了单纯的形式?我们是否应该寻找一种共性的语言或模式,使美的展现成为更加普遍、通俗的形式?
对我来说,文学的本质是反抗,是对“日常”的反抗,是对“虚无”的反抗。所有写作者通过创造,对生活中的无趣进行反抗,让我能够真正地去面对生活的无趣,即使日复一日的平庸也能充满热情。这就是文学对于我的意义。
“奥雷里亚诺,马孔多今天万里无云。”让我们在文学中,再次感受那份美好与纯粹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海勃湾区刘松霖工作室,本文标题:《晨读|池塘生春草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